从穷小子到委员长,蒋介石真有本事?其实他是吃软饭上位的
1926年夏天,珠江边的晚风带着湿热的暑气,蒋介石望着眼前六万士兵——这些年轻的面孔期待着明天,而他却连他们的军饷都发不出来。
1926年夏天,珠江边的晚风带着湿热的暑气,蒋介石望着眼前六万士兵——这些年轻的面孔期待着明天,而他却连他们的军饷都发不出来。
我回复说如果抗日理解为造成日军伤亡的话,最早是1928年蒋介石领导的二次北伐时在济南发生的冲突,并导致了济南惨案的发生。然后有回复说蒋介石在济南是投降退让,没有抵抗。
1926年7月9日,广州东校场军乐齐鸣,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的旗帜猎猎作响。这场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口号的军事行动,如同一记惊雷劈开了北洋军阀割据的混沌局面。从珠江之畔到长江两岸,百万大军势如破竹;但与此同时,革命阵营内部的裂痕也在悄然扩大。这场改变中国命运
在抗战初期周总理担任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共南方局书记等职务、负责领导整个国统区的我党工作、当然也包括国统区的文化阵线工作。而在最近几天央视一套播出的描写抗战时期在我党领导下的文化战线的电视剧阵地中,有好几位历史人物都称呼周总理为恩来同志、那么在历史上,这些人这样
剧中最早出现“北京”字样,是在第二集,剧情中陈家为躲避仇家从外地迁至北京,对话与旁白均出现“北京”二字,明确交代了故事背景的空间转移。其后几集中又反复出现或被剧中人物提及北京。这引起很多观众的疑惑:该剧写的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故事,那时的北京不是应该叫“北平”吗
这位被称作“蒋介石文胆”的人物,在完成最后一篇文稿后,选择以服药结束自己的生命。消息传出,朝野震动。国民党内部流传着一种说法:“先生一去,总裁之笔绝矣”。